北京 [切換城市]
張金星棲身神農架22年找野人,他先后采集了100多根可疑毛發,發現3000多個可疑腳印,他自稱與野人多次相遇,并蓄須明志:“不解開野人之謎,不刮胡子!”
在神農架,張金星被大家叫做張野人,他也成了比野人還出名的神農架名片。差不多1米9的個頭,一身迷彩服,身體散發出刺鼻的汗臭味,衣服上還粘著野草和泥土。很多人看到張金星的樣子,都把他當成了“野人”,但他對這個結果很滿意。“大家都把我當野人,野人見了我才會把我當他們的同類,我們見面的機會才會多。”
張金星的晚餐十分簡單,一鍋青菜粥,兩個饅頭,外加二兩燒酒。他說,野人的嗅覺十分靈敏,對人身上的氣味十分敏感,經常吃肉,人身上會有一股特別的氣味,所以自己基本上不吃肉,也很少喝酒,自己最愛吃的就是粥和野菜。
“每次進山,我都要帶上差不多1個月的食物,包括蔬菜、米、油,煮飯用的水是山里的山泉水。”在他經常活動的區域,還有臨時搭建起來的幾個木棚,里面放著米、手電筒。
20多年間,張金星住巖洞,棲身樹屋,絕糧斷炊時,靠吃各種野菜、野果、野菌,甚至茹毛飲血為生。因為山里濕氣重,張金星患上風濕病。在神農架,他也成為傳奇人物,連他那雙一大一小的眼睛,也被說成左眼直視前方時,右眼可以掃描周圍的一切。
張金星煉就了超強的戶外生存本領。他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靠野果、野菜生活一個星期,他身手敏捷,能一口氣爬上一棵20米高的大樹,他能聽叫聲判斷出周圍的野獸是豺狼、野貓還是山鼠。
神農架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,張金星都去過。最重要的是南天門—陰峪河峽谷神秘區,面積有53平方公里,他把它命名為1號區,科考大本營就設在這個區域。2號區是神農區,從太子埡往東,包括大、小神農架,這個區域有71平方公里。因為精力有限,他觀察野人基本上都在1號區和2號區。
探險中最驚險的一次,張金星現在想來都還脊背發涼。當時他在野外靠著一棵大樹休息。突然電閃雷鳴。張金星感覺頭頂被劈了一掌,當即失去知覺。等他被瓢潑大雨澆醒,回頭看時,剛才靠的大樹已被雷劈成三塊。
但張金星說,寂寞才是他最大的痛苦,3個月沒有人說話也是一種煎熬,在深山老林中獨居,張金星唯一的樂趣就是看動植物方面的書。20多年來,他寫了300多萬字的考察筆記,80多篇報告,收集了3000多個標本。
張金星家有七兄妹,張金星是老大,家里人對他尋找野人并不支持,認為他走火入魔,荒廢人生。張金星對此不作解釋,他覺得解釋只會讓他和家人的關系更加緊張。在婚姻方便,經歷過三次短暫的婚姻之后,張金星又恢復了單身。他覺得自己就像野人一樣,“我已被野化,適應不了這種世俗生活了。”
對于野人的存在,張金星是很確定的,他自稱不止一次見過野人。“野人”身高兩米左右,上臂粗短,身上長著紅色的毛,能直立行走,走起路來步子很大。“我曾經多次與野人見過面,他們似乎有點怕我。有一次,我扔給他們幾個野果,一個野人過來撿了就跑了。”
在張金星看來,野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,根據他在神農架的多年觀察,野人在神農架的數量應不少于20個。他最近一次見到野人,是3年前的冬天,當時氣溫很低。他看到一個健碩的身影從對面的山坡上飛快閃過,然后在一棵碗口粗的樹下停了下來。等他靠近時,野人已經不見了蹤影。遺憾的是,張金星至今無法提供一張野人的照片。
木魚鎮是張金星的野人展覽館所在地。幾乎每個來神農架旅游的人,都要到張金星的野人博物館參觀。除了參觀他的野人考察成果之外,更主要的還是對這位“民間野人探索第一人”的好奇。
對此,張金星將簽名、合影的收費做了明碼標價:一本書23元,題字5元,合影5元,三項的“打包價”為30元。張金星說,他每年的花費大約在10萬元上下,有自費、朋友資助、國家給一小部分,但遠遠不夠。
對于資料的不公開,張金星說,他將會在65歲之前向社會公布野人存在的證據和全部資料,如今距離這個期限還有3年時間。
張金星最大的心愿是建立“神農架野人文化科研中心”,他從2010年開始就呼吁建立這個中心,但心愿一直未遂。2010年,他甚至來到廣東,找到當時的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,希望把課題安排在該校,但最終還是沒能實現。
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,神農架的野人只是傳說,但大家又希望能把野人找出來,這樣,至少游客能多一點,野人,可以說是神農架的生命線。
張金星在用望遠鏡觀察野人。
張金星在野外的居所
400-0592-122
微信服務號
福建
189-5010-8464
廣東
159-1735-0572
浙江
137-3841-9579
江蘇
159-5173-7405
直轄市
159-0061-6442
溫馨提示:
您可以通過微信、留言或撥打電話咨詢用車事宜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您的需求!